当前位置: 首页 >> 附院新闻 >> 正文

附院新闻

常振华:钻研骨科四十载,潜心医学累硕果

时间:2021-12-01   浏览数:次   来源:

每周一上午8时,正是医院开诊的时间。常振华总会提前许久出现在包医一附院创伤二科门诊,端坐在桌前等待问诊。诊室外面,排着长队等待就医的患者一个个鱼贯而入,很难想象,这个已到杖国之年的老先生,仍然坚持每周出三次诊,雷打不动。在骨科领域的30多年时间里,他对技术孜孜求索,对医德坚守不移,对患者更是尽心尽力。

奋发:风雨兼程知难而进

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手脚麻利,语言简练,坚持出诊的常振华一点都不像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从医30多年的他,见证了包医一附院骨科从无到有,也见证了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

 

常振华教授接受采访

1949年,常振华出生于土右旗的一个小村庄。1967年,初中毕业的他回到农村开始了劳动生活,期间即使条件再艰苦,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后来,乡亲们为了常振华集体到公社情愿,希望爱学习的他能有一个上大学机会。1975年,经过近四年的学习,常振华顺利毕业于包头医学院后,到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卫生院工作了六年,直到1981年回到包医一附院,也因此开启了他和骨科的不解之缘。

在当时,将骨科设为临床专科的医院屈指可数,相关疾病都是由外科收治。1985年,包医一附院着手组建骨科,而要把骨科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尤其亟需人才扩充。

1986年,常振华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在外严格和精心的训练,让他和其他年轻医生队伍逐渐成长起来。随着骨科的逐步发展,从外科划出的病房和病床数量已不能满足需求,90年代,骨科病房从外科独立出来,常振华和同事们又一起当起了粉刷匠,装点新病房,病床增加到了四十张,并且有单独的手术间。

 

常振华定期整修骨科器械

在那个条件艰苦的时期,大家齐心协力,想着利用手中有限的条件与心中无限的热忱,先把科室建立起来,再向着远方的目标坚定地前行。

钻研:心怀仁爱潜心临床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现在的包医一附院骨科逐步细分出创伤、脊柱、关节、运动医学、手足踝外科等多个专业,骨科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在此期间,也培养了一大批像常振华教授这样的骨科专家,他们薪火相传,让医院骨科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远赴重洋,将诊疗技术带到了国外。

1999年,中国第九批援外医疗队达到非洲卢旺达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医疗救治工作。卢旺达号称千丘之国,道路多不平整,自行车车祸非常普遍,外伤性骨折、脱臼的患者见多,擅长创伤外科,掌握了一整套过硬的中西医结合整复手法的常振华教授,极大的方便了当地的百姓,连邻国的患者都慕名前来。

在卢旺达,还有一种极其常见的病就是骨髓炎,许多患者因为不能及时诊治只好截肢,而常振华教授采取了髓腔开窗引流等疗法,使极易复发的难治性疾病在当时获得了几乎根治的效果,挽救了许多当地的青少年。

常振华教授自制的骨科医疗架具

在卢旺达的两年,常振华教授不光为当地人诊疗,更是用简易的材料做了许多医用器材,在当时的医疗工作中派上了用场,两年的援外工作转瞬即逝,2003年,常振华教授再次前往卢旺达,奉献自己作为医者的力量和热情。

退休后的常振华依然坚持出诊,把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医生,在他看来,科室里的后辈们都有着诸多优点,远胜于自己。不管在举步维艰的发展早期,还是科室门类齐全的今日,常振华始终将这样的精神融在工作中,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诺言。

上一条:【健康科普】新生儿臀部护理,你需要了解这些

下一条:【为民办事】包医一附院开展对口帮扶及“健康包头行”主题义诊活动

返回顶部

包医一附院
微信服务号

包医一附院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总机:0472-2125141
体检中心电话:0472-2178481
网址:www.nkdbyyfy.cn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林荫路41号
急诊医学科电话:0472-2178120
医保管理办公室电话:0472-2178091
发热咨询电话:0472-2178038
投诉电话:0472-2178604
 
友情链接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5064号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325号   技术支持:敏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