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妻子、他们是丈夫、他们是儿女、他们拥有一个让全国人民牢记心头的名字——最美逆行者。
8月4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委讲师团联合开展的全市“致敬最美逆行者”主题教育巡讲活动在市中心医院拉开序幕。
来自我市援鄂医护人员和参加我市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工作的16名医疗系统代表,用他们的言和行,用他们的大爱谱写出了生命至上的崇高职业精神。
坚守一线的难忘经历、一帧帧感人的画面,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情感悟,让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从即日起,“健康包头” 官微,将每天带你近距离感受16位卸甲归来白衣英雄的飒爽英姿,他们是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自己。
“‘我请战!’院领导沉默了许久后,让我待命。于是,我住进了办公室,手机24小时开机。”当手机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我要像听到冲锋号的战士一样,冲出战壕奋勇拼杀……”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包医一附院麻醉科医生高满海的抗疫情。
第一次“冲锋号”:进入隔离病房
2月6日下午3点,第一次冲锋号吹响,高满海接到命令,进入隔离病房。
眼前的患者发着高烧,心烦意乱。其实此时,高满海也一样。来自三层防护服、三层口罩、三层手套的折磨和脖子上胶带纸的一圈圈缠绕,让他快要窒息。
“但我是医生,我是为拯救患者而来。”高满海给自己鼓着劲儿。
进入隔离病房
然而患者情绪烦燥,极不配合。高满海刚刚给患者颈部消了毒,他就用手抓了过来。几个回合都无法进行穿刺。
“老哥,我是最好的医生,相信我,一定能把你治好。放心,你才61岁。武汉100多岁的患者都救活了,咱也要好好地活。出了院,我请你吃饭。”高满海安慰着患者。
患者口里一直说着,他出不去了。
“当患者抬头看到我自信的表情时,摇摇头又点点头,无望的眼神里荡漾起一丝希望。”高满海讲述道。
“机会稍纵即逝,我觉得置管的最佳时刻,到了。”
高满海立刻套上了第四层无菌手套,向患者的颈动脉摸去。咦,动脉呢?怎么没有一丝起伏?第二次尝试,依然无效。高满海惊出一身冷汗,糟糕!一定是四层手套压力太大,使手指失去了知觉。
危急关头,高满海既庆幸又沮丧。庆幸的是,迎战的是自己,不是别人。因为他是麻醉医生,还可有第二种选择,就是为患者施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沮丧的是,这是多么凶险的一种选择啊,锁骨下就是肺尖,稍不留神,刺破肺尖就会导致气胸危及患者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那一刻,高满海缺氧的大脑异常冷静。一个声音在高喊,绝不能退,哪怕今天自己出不去了,也要把患者救活!
仅仅10分钟,锁骨下静脉置管完成。虽比平时稍慢了些,但高满海完成了对患者的生死承诺。
走出隔离病房的时候,高满海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向门外为自己竖起大拇指的同伴解释,一定是消毒水迷了眼睛。
这天深夜凌晨两点,高满海忍不住在同学群里发送了一条微信:胜利属于我、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祖国!
第二次“冲锋号”:气管插管
2月8日晚11点,第二次冲锋号吹响。由于患者病情加重,高满海的任务是还得为他进行气管插管。

直面危险
通常,气管插管需要四人上阵。非常时期,在只有两个正压头罩的情况下,高满海只能和“老搭档”彭志两个人上阵。从诱导到插管再到接呼吸机,不到一分钟,插管仅用了3秒,他们完美地完成了这个关乎患者生命的操作。最快的速度,意味着最大的希望。看着患者紫得跟茄子一样的脸,高满海依然执拗地认为,奇迹一定会出现。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患者的坏消息时而传来。
“那可是我们冒了两次生命危险在挽救的一条命啊。我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挣扎、煎熬。”高满海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第三次“冲锋号”:拔插管
“2月25日上午10时,第三次冲锋号吹响,我的心像突然断电般陷入黑暗。难道,是让我给他接入最后的EXMO吗?”高满海说。
领导高兴地通知我,这次任务不是插管而是去拔插管。
幸福来得太突然,我竟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但奇迹还是发生了。第三次谋面,患者血压正常、心律正常、面色红润。高满海兴奋地再次介绍:“我就是给你插管的高满海,也就是要请你吃饭的高满海。我没骗你吧?你真的好起来了。”

锦旗是患者的心意,更是对他们工作的鞭策
当时,患者使劲地点点头,眼神里闪着感激的泪花。
拔管前,高满海淡然地告诉患者,想咳就咳吧。可高满海心里明白,呛咳,意味着肺部高浓度的气溶胶面对面喷向自己,极有可能被感染;但呛咳,更意味着患者具备拔管条件,他离活就差这一步了。于是他听到了最想听到的呛咳声,他也直面了这最危险的呛咳。
待患者出现稳定的自主呼吸后,高满海开心离场。
第四次“冲锋号”:高热惊厥
“本以为这名患者已安然无恙,我的任务即将结束。然而,第四次冲锋号,在隔天傍晚7时又一次吹响。患者突然高热惊厥。我判断,这应该是第一次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过长,导致细菌感染。我进入病房,看到果然是这种情况,于是为患者重新施行股静脉置管。”高满海讲道。
两天后,包头市宣布,该危重症患者脱离危险,转为普通重症。社会沸腾了,单位沸腾了,同事们沸腾了!高满海心里更高兴。但身体却像灌了铅,想立刻找个地方好好睡一觉。
3月8日,高满海52岁生日。见到许久未见的妻子,他老泪纵横。

妻子为高满海过52岁生日
32天,妻子瘦了12斤。哽咽着讲,我不在家的日子,她没有一天不是在焦虑、恐惧中度过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雷打不动地给我炖肉、送饭。她一遍遍地宽慰我,孩子很好、她很好,让我毫无顾虑地往前冲。
回归团队,高满海发现18人的科室焕然一新。这次疫情,团队诞生了三位英雄,彭志火线入党,王磊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英雄的团队
科室的墙面上,崭新的集体座右铭格外醒目:“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我们是最好的团队,英雄的团队!”
2020年8月19日
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
医患同心,共抗疫情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
感谢每一位白衣天使
节日快乐,你们辛苦了!